Casino
Royale
概述:
一部改編007系列小說的諜報喜劇電影,故事描述James Bond如何重出江湖,拯救世界。
因為劇情實在太亂,所以筆記出來,供君一覽:
四個國家的情報局長齊聚,前往找James Bond出山/James Bond不得不接受邀約,前往情報局總部/一群女間諜在蘇格蘭意圖陷害James Bond,要敗壞他名譽/James Bond全身而退,回到英國情報機關,決定招募新的情報員,並且全部命名為007 James Bond/其中招募了一個新的情報員Cooper成為新的Bond之一/James Bond去找Vesper,請她幫忙找出壞人是誰/Vesper招募Evelyn成為新的Bond之一,要用賭技去賭贏壞人Le
Chiffre/James Bond去找女兒Mata Bond,Mata Bond表演異國情調的舞蹈給父親看/Mata Bond滲透柏林的女間諜機構,無意間破壞了Le Chiffre的拍賣會/Vesper帶Evelyn去玩百家樂,打敗Le Chiffre/Vesper與Evelyn被Le Chiffre抓住,Evelyn被心靈攻擊而死去/Mata被抓走,Le
Chiffre被神秘的Dr. Noah殺死/James Bond帶著MoneyPenny與Cooper一起去救援Mata
Bond/發現Dr. Noah原來是James Bond的姪子Jimmy Bond/一位原本被Jimmy Bond俘擄的女探員救大家脫困,並讓Jimmy Bond服下了會自爆的藥/所有人馬在賭場打殺成一團,發現原來Vesper也是壞人,拿出槍械要殺James Bond/Jimmy Bond自爆,所有人死亡。
亮點
1. 超強卡司:
他是小說原著作者Ian Fleming原本最先屬意飾演James Bond的人。
反派第二男主角,Orson Welles,飾演Le Chiffre。
編導演《大國民》,此片將近半個世紀為各方公認為影史十大名片的首位。
所有認識Orson Welles的演員們,都公認他是他們所見過最天才的人。
正方第二男主角,Peter Sellers,飾演Evelyn,新的Bond之一。
反方女主角,Ursula
Andress,飾演Vesper,看似是James Bond的友方,實際上卻是仍想置Bond於死地的邪惡勢力。
首代龐德女郎,以「穿著比基尼在海灘上岸」成為007經典鏡頭。
首代龐德女郎,以「穿著比基尼在海灘上岸」成為007經典鏡頭。
由於劇情混亂,所以只是個戲分少、出場給人笑的丑角。
正方第三男主角,Terence Cooper,飾演新的Bond之一。
曾被考慮選為James Bond人選之一。
反方女角,Deborah Kerr,飾演蘇格蘭女間諜,要陷害James Bond. 曾參演《國王與我》。
正方女角,Daliah Lavi,飾演被Jimmy Bond囚禁,但救出大家脫困的女探員。
正方第三男主角,Terence Cooper,飾演新的Bond之一。
曾被考慮選為James Bond人選之一。
反方女角,Deborah Kerr,飾演蘇格蘭女間諜,要陷害James Bond. 曾參演《國王與我》。
正方女角,Daliah Lavi,飾演被Jimmy Bond囚禁,但救出大家脫困的女探員。
星光熠熠,均為一時之選!
2. 007 元素大合輯
這部Casino Royal,是在正宗007系列電影的第四部之後、第五部之前上映。由於被拒絕納入正宗007系列,使得製片決定要把它拍成荒誕喜劇片,也因此意圖把之前一~四部的元素都加進去。
第一部,Dr.No |
白色比基尼配匕首?美女穿大襯衫露美腿?Check.
第二部,From Russia with Love. |
異國風情肚皮舞?Check, 而且精彩更甚。
第三部,Goldfinger |
全身塗金粉的女人?Check, 不過只在片尾出現兩秒鐘
第四部,Thunderball |
3. 笑點
本片極愛開英國人的玩笑。
Mata Bond滲透進柏林女間諜的機構時,剛好正在舉行由Le Chiffre所主導、對各國軍官的私人收藏拍賣會。
主持人:「請問大家有沒有什麼習慣的規則?」
俄國人:「我們坐下的時候代表出價,站起來的時候代表不願意出。」 美國人:「我們坐著競標,站起來的時候表示不出價。」
中國人:「我們站著競標,不站起來表示不出價。」
目前為止都還算好理解,三國之間有在互相較勁的感覺。 主持人這時問:「英國代表呢?」
英國人說:「應該都可以吧,那我們混合著用吧。老美你們笑什麼,有甚麼問題嗎?」 生動地諷刺了英國人愛裝懂,又拿不定主意的習性。
英國人說:「應該都可以吧,那我們混合著用吧。老美你們笑什麼,有甚麼問題嗎?」 生動地諷刺了英國人愛裝懂,又拿不定主意的習性。
接著,Mata Bond成功引起騷動,把戰爭影片放超大聲給這些軍官看,所有人嚇得以為進了戰場。美國人拿著電話:「快幫我接五角大廈,快派人支援!」中國人拿著電話:「快幫我接北京,我們要軍隊!」
4. Mata Hari Dance
個人認為這是本片最棒的片段。Joanna Pettet 這段Mata Hari Dance,令人銷魂非常。
音樂,浪漫激昂;服飾,性感無邊;神秘、魅惑的異國情調舞蹈,使人目眩神迷。
詹姆士龐德爵士表示:我也看呆了 |
5. 拍攝本片管理極差,開銷成兩倍
1960年代,美國製作人Charles K. Feldman買到了Casino Royale的小說改編電影版權。一開始,他想要拍這部Casino Royale成為007正宗系列,很可惜被先前的導演拒絕了。起初他也很有誠意,找了史恩康納萊飾演James Bond,那時候史恩康納萊開價一百萬美金,Feldman想想算了,決定要把這部片拍成諷刺喜劇,並請了David Niven當James Bond,可說是意欲選角忠於原著。沒想到拍攝時遇到太多問題,燒錢燒了大半。從Woody Allen的經驗來看,可以對本片的奢華花費窺見一二。Woody Allen說他被通知到倫敦等劇組,但他在倫敦的一個昂貴飯店待了好幾個禮拜都不用做事,只因為劇組進度落後,一直未完成前面的鏡頭。一開始電影公司批准六百萬美金的預算,這是在1966年的時候極高。然而,製作的問題實在太多,延遲了好幾個月才草草拍攝完成。最後總花費已經是起初預算的兩倍了,變成60年代當時製作最貴的電影。據說Feldman某天在好萊鎢派對上又遇見史恩康納萊,告訴他當初他開一百萬美金,真的還算是便宜的了。
6. 深度?劇情以外的用心之處
非常多人參與過本片編劇的工作,包括Woody Allen跟Orson Welles。導演也換了四五任。一開始他們的野心想必很大,畢竟007系列電影極為賣座,目標肯定遠大。然而本片東拼西湊,劇情無邏輯又不連貫,演員失去發揮戲劇張力的空間,每段故事線凌亂,說是爛片毫不誇張。然而,仔細欣賞全片的大部分佈景、空間設計、美術規畫,還是足以一瞥當初規模龐大且製作細膩的影子。如果當初資源整合得當,應該可以拍得出一部像樣的電影的。
片頭的華麗文字藝術師 |
片頭的遼闊遠景,拍攝四個國家情報人員的會合。史詩級的畫面。 |
女間諜勢力的邪惡指揮中心 |
打開一道道門,才能一窺Mata Hari的曼妙舞姿 |
位於柏林的女間諜組織,有如被扭曲的心靈空間 |
Mata Bond隻身處在這樣的空間,突顯出她的無助 |
學習解密的女間諜團隊 |
學習空手道與柔道的女間諜團隊 |
Evelyn被Le Chiffre使用心靈干擾器攻擊,頭腦顯示出腦部的分區 |
James Bond被Jimmy Bond逼入迷幻的空間,分不清出口 |
7. Peter Sellers, Orson Welles, Woody Allen
從劇情上來看,男一是David Niven,反派男一是Woody Allen......不過這麼凌亂的劇情,分這個角色實在是沒甚麼意義。每段的故事都有自己的特色,故事的軸心環繞在David Niven和Peter Sellers的行動上,主要露面的壞蛋是Orson Welles。如果不是變成一部惡搞喜劇的話,這樣的選角實在讓人很興奮想看。
Peter Sellers在本片中代表Bond的組織要與Orson Welles對賭交手。據說兩人實在私交太差,太討厭對方了,所以他們在賭場對戲的那幕,其實並沒有一起拍,而是是各自跟對方的替身拍。雖說如此,但一開始在選角的時候,Sellers還是中意讓Welles演Le Chiffre這個角色。
心得
好聽的主題配樂,表明了Casino Royale會是一部詼諧有趣的喜劇片。作曲者也是當時有名的電影配樂音樂家,Burt Bacharach。
拍攝一部電影,除了需要雄厚資金,需要邀請到卓越的編導演員 ,也要有決心定調其影片走向。本片因為無法進入正宗007系列電影所以決定拍成笑鬧喜劇片,演變為一部預算爆表且內容破碎的電影,實在可惜。細觀本片的許多設計與規劃,若是好好認真拍攝,絕對可以是另一部龐德電影傑作,就算是諷刺型的喜劇也好。我們不能武斷認定當初的主事者或是劇組沒有在認真經營,但不免有點懷疑他們拍到後來已經自暴自棄了:各個故事情節沒辦法匯流成線;人物對白生硬,凝聚不出戲劇張力;最糟糕就是結局的部分,跟小朋友玩玩具一樣:一陣爆炸之後,所有人都死了。
站在商業評估的角度來看,本片票房雖然不如同年上映的正宗龐德電影《007:雷霆谷》(You Only Live Twice)成功,但在預算透支一倍的情況下,居然還能擁有五百萬美金的淨收益!想必電影公司會因此更加看重所謂暢銷片的吸金元素:大牌明星、間諜情報劇情、性感女體、先進科技發明。這部片更是充滿著以下幾項足以餵飽觀眾的電影糧食:James Bond,讓觀眾與帥氣龐德一起上天下海,滿足成為英雄的投射心理;美女如雲、異國情調、魅惑舞蹈,吸引所有男性觀眾,在電影院神魂顛倒;超越當時科技數十年的恐怖細菌炸彈與飛碟載具,大開觀眾眼界。然而,Casino Royale雖然把所有觀眾原本在電影中期待看到的東西大鍋炒,但沒有把他好好的烹調成為一道好菜。我們面對這樣的爛片,看得熱鬧,但是悵然若失,對著螢幕皺眉思考著:「過去的兩小時十一分鐘,我到底看了甚麼?」
或許我們不用過於計較影片的藝術價值,更不用依此來衡量他們值不值得被創作出來,畢竟我們沒有人可以代表全部的觀眾。更何況,觀賞影片的本質之一,就是開闊眼界,看到世界上能夠產生這麼跳脫常理的製作,也能夠讓我們能恍然大悟,喔原來這種爛片也會有人製作。
我在網路上瀏覽著一些影評者對Casino Royale的想法,看到其中一個有趣的評論:「我愛這些爛片。我愛這些兼具誠摯與荒謬的表演,又因著混亂的情節,強迫這些偉大的演員講出離奇的對話。我愛這些爛片,就跟我愛那些正經八百的電影傑作一樣。」觀看至此,也覺得自己慢慢能夠欣賞這部電影了。
拍攝一部電影,除了需要雄厚資金,需要邀請到卓越的編導演員 ,也要有決心定調其影片走向。本片因為無法進入正宗007系列電影所以決定拍成笑鬧喜劇片,演變為一部預算爆表且內容破碎的電影,實在可惜。細觀本片的許多設計與規劃,若是好好認真拍攝,絕對可以是另一部龐德電影傑作,就算是諷刺型的喜劇也好。我們不能武斷認定當初的主事者或是劇組沒有在認真經營,但不免有點懷疑他們拍到後來已經自暴自棄了:各個故事情節沒辦法匯流成線;人物對白生硬,凝聚不出戲劇張力;最糟糕就是結局的部分,跟小朋友玩玩具一樣:一陣爆炸之後,所有人都死了。
站在商業評估的角度來看,本片票房雖然不如同年上映的正宗龐德電影《007:雷霆谷》(You Only Live Twice)成功,但在預算透支一倍的情況下,居然還能擁有五百萬美金的淨收益!想必電影公司會因此更加看重所謂暢銷片的吸金元素:大牌明星、間諜情報劇情、性感女體、先進科技發明。這部片更是充滿著以下幾項足以餵飽觀眾的電影糧食:James Bond,讓觀眾與帥氣龐德一起上天下海,滿足成為英雄的投射心理;美女如雲、異國情調、魅惑舞蹈,吸引所有男性觀眾,在電影院神魂顛倒;超越當時科技數十年的恐怖細菌炸彈與飛碟載具,大開觀眾眼界。然而,Casino Royale雖然把所有觀眾原本在電影中期待看到的東西大鍋炒,但沒有把他好好的烹調成為一道好菜。我們面對這樣的爛片,看得熱鬧,但是悵然若失,對著螢幕皺眉思考著:「過去的兩小時十一分鐘,我到底看了甚麼?」
或許我們不用過於計較影片的藝術價值,更不用依此來衡量他們值不值得被創作出來,畢竟我們沒有人可以代表全部的觀眾。更何況,觀賞影片的本質之一,就是開闊眼界,看到世界上能夠產生這麼跳脫常理的製作,也能夠讓我們能恍然大悟,喔原來這種爛片也會有人製作。
我在網路上瀏覽著一些影評者對Casino Royale的想法,看到其中一個有趣的評論:「我愛這些爛片。我愛這些兼具誠摯與荒謬的表演,又因著混亂的情節,強迫這些偉大的演員講出離奇的對話。我愛這些爛片,就跟我愛那些正經八百的電影傑作一樣。」觀看至此,也覺得自己慢慢能夠欣賞這部電影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