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 杜莎夫人蠟像館‧中國城‧牛津街‧自然歷史博物館‧國會大廈‧西敏寺‧倫敦眼
六月了。昨晚雖然走了很長的路,但回到飯店房間躺在床上,卻怎麼樣都睡不著,於是打開電視看了以下幾個節目:一、描寫青少年男女談戀愛的情境與問題的電視劇,那對白讓我一直想罵男女主角傻小子、死公主;二、BBC某個新聞台,播放美國輝瑞藥廠(Pfizer Inc.)意圖購買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 Plc)的會議實況錄影,這很可能會是製藥業史上最大的交易案,會議桌上列席地幾乎都是白髮老頭子,輝瑞代表那美國人不疾不徐、臉不紅氣不喘的回答問題,反而讓我覺得可疑;最後看standup comedy直到疲倦得睡著,我實在有點困惑現在standup
comedy的節目到底是現場的還是幕後製作的,那笑聲實在太像罐頭了。
起床有些困難。雖然精神在穩定清醒中,但感覺後頸有一股僵硬一直向上延伸到後腦突出的骨頭那一帶,眼睛則是腫腫的,不曉得洗把臉有沒有幫助。此時我還不知道今天要去哪裡。
西瓜配之洗髮乳與沐浴乳組合 |
這裡的淋浴設備長相 |
邊收拾行李邊想這個問題,我突然想到自己每次出國去到主題樂園的時候,都會變得特別興奮。這讓我意識到,其實我是很喜歡去主題樂園的,並不如我自己以為的那麼追求"去商業化"、"小眾化"。所以,就讓我訂個杜莎夫人蠟像館的票吧。在倫敦旅遊的網站可以線上購票,而且合併倫敦眼、倫敦地牢等等景點的套票還可以更便宜,我選擇了與搭乘倫敦眼合併的套票,很智慧地使用手機在幾分鐘之內處理完這件事情。
"轟轟......隆隆......轟轟",就在上班通勤時間,我又開始拖著行李在街道跟地鐵站間行走了。之後的四個晚上,我都會居住在英國一處hostel, The Generator,評價看起來不錯,價格也非常吸引人,令人期待。
St Pancras Station |
The Generator比我想像中好得多,我把行李寄放之後,就直往蠟像館去了。此時呢,愚蠢而自負如我,打開智慧型手機,看了一下地圖,發現由此去只要將近三公里,於是背著隨身包包就邁開大步走路出發了。唉,這個心態就是讓我之後每晚在倫敦就寢前腰痠背痛腳起水泡的原因,不過在路上還是有看到一些滿有趣的景物。不曉得英國人是否跟台灣人一樣喜歡騎單車或是徒步環島?這是完全不一樣的故事,但用徒步走路這樣的速度與視線的高度,一定可以捕捉很多不同的細節。
不是已經進入手機時代很久了嗎?我努力想像著有人使用紅色電話亭打電話回家報平安的樣子 |
JFK居然能在倫敦街頭出現!人面真廣! |
大約十點整我就到蠟像館了,人很少,我直接就能夠走進去。一踏上館內的紅色地毯、看它設計出大量的鏡子與反射表面,塑造名人派對的氛圍,我立即就感染上了那歡愉的氣氛。果然,我是喜歡主題樂園的人。
第一個映入我眼簾的,是飾演哈利波特中妙麗角色,Emma Watson,身穿黑紗洋裝獨坐的美麗背影。蠟像身形的確很像有一個真人坐在那裡,但正面實在不像我們在螢幕上看到的樣子,有些老氣,很可惜。也許她本人實際上就是長得像這個樣子。
凝視了她十秒鐘後,我腦海中冒出一句台詞:此生要努力做出一番事業,來配得上她的出色!這麼肥皂劇的宣言,在進一步的深思與無人發覺的羞赧後,我發現,我並不是如我宣言字面上所表達,想要在自己事業成功後,預期自己會很有自信與資格來追求這個人。會想要配得上這樣優秀的人,是因為她的好氣質、好形象、好名聲所產生的魅力,加上她的生涯中種種努力所造成的成功,使得正在追尋人生成就過程中的我,大受激勵,深深被吸引。也因此她的存在化為一股動力,在未來將引領著我而向上提升。原來,她算是我的偶像。體悟到這點的時候,我環顧四週,這個如家具展場般廣大的房間裡面,每個人在看到偶像時的興奮,都在說明我們對成功與美貌是有多麼的渴望,或是這些偉大演員們所演示的各種人生情節,是多麼的引起我們共鳴。
這註定是個要拍照個不停的地方,現場幾乎都沒有工作人員,觀光客自動形成排隊的機制在跟蠟像們合照,或是正在幫人拍照。大家很知道自己在做甚麼,並且熱烈討論著這些名人間的趣聞軼事。
動線規劃得很不錯,第一個房間是當代影視名人,包括Emma Watson, Leonardo Dicaprio, Nicole Kidman, Johnny Depp, David
and Victoria Beckham, Jim Carrey, Sean Connery, Judi Dench, Tom Cruise等人。最火紅的名人會有獨立的空間,像Brad Pitt and Angelina Jolie攜手並肩站立,George Clooney伸臂坐攬沙發,Morgan Freeman 披掛花紫圍巾側面站立,等等。房間一側有一條迴廊,陳列著最流行的印度明星們,名字念不太出來,都不太認識。看印度遊客的反應,他們非常高興能看到他們。
此時有個小插曲。就在我看到身穿紅色西裝外套的畢凱船長,派崔克·史都華爵士(Sir Patrick Stewart)時,我默默等候前一位拍照者拍完,要上前去自拍一下。等了約莫半分鐘,遲遲不見這位遊客放下她的相機。
我打量著這位拍照者,是位穿著牛仔外套、黑扁帽、紫布裙的女子......喔不!她是座蠟像!真想看看我當時的臉長甚麼樣子,我被整了,但這真是太有趣了!
下個房間還是以好萊鎢巨星為主,Marilyn
Monroe, Robert Downey Jr, Bruce Willis, Arnold Schwarzenegger, Daniel Craig, Judi Dench等, 甚至還有Shrek,哈哈。
而希區考克先生則是在樓梯迴轉處對你施加壓力,他的手勢已足以令人驚懼!
全館蠟像非常多,整館逛下來應該超過上百位被展示,我實在沒辦法記錄下每一個名人,但看名人們齊聚一堂的感覺實在值得玩味。
很明顯觀光客的數量開始越來越多,我進入了走馬看花模式。接下來是運動明星區,有西班牙蠻牛Nadal, 肌肉線條優美的英國田徑之光Jessica Ennis,我完全不認識的四五個足球名將、跳水擊劍選手。同一層樓還有英國皇室成員,女王、公爵、查爾斯威廉王子、凱特王妃與已故的黛安娜王妃等。
遠看實在是太像真人了 |
杜莎夫人 |
轉個彎,流行音樂明星區:麥可傑克森居然被擺放在偏角落的地方,旁邊是小甜甜布蘭妮、非常非常非常性感的碧昂絲,還有英國年輕女伶Adele. 我認為Adele是英國女人很美的一類典型,自有一股優雅氣息。
面向流行音樂區的名人蠟像,赫然是達賴喇嘛、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兩位,他們並肩而立。他們後面一區還有天主教與東正教教宗、甘地。
與心靈領袖們又直角相面對的則是國家元首們:英國首相卡麥隆在倫敦唐寧街十號前用他一貫的空白眼神直視前方,德國總理梅克爾自信地闔手笑著。希特勒與邱吉爾兩位居然被擺在一塊同台演出,他們的表情很像......鬥牛犬與吉娃娃。此時還看不到法國名人的一個影子。
鬥牛犬與吉娃娃 |
歐巴馬在這區塊享有一面對外窗還有辦公桌,站立著雙手招牌抱胸露齒微笑,許多人坐在他的辦公椅上把玩他的電話拍照。甘迺迪與柴契爾夫人站立在歐巴馬的左手邊位置。
倫敦杜莎夫人蠟像館真的很大,後面還有三個設施,分別是恐怖殺人兇手區,還有遊歷倫敦歷史區,以及現在最火熱的Marvel英雄主題區。我膽子小,從殺人兇手區的排隊線溜走了。倫敦歷史區很像迪士尼樂園進入卡通世界的標準遊覽館類型,看機器人偶活動,演繹倫敦歷史。由於我一個人坐,不知為何也有些毛毛的。Marval英雄區陳列著玩具店或電影院也會放置的真人大小英雄,背景稍微加工過一下供人拍照。此區主要賣點是3D動畫電影,劇情需要所以把大笨鐘和白金漢宮的大門給毀了,3D的表現與英雄的表現都很差,有點令人失望。
杜莎夫人蠟像館的紀念品店與環球影城的紀念品店相似度很高,另外多了很多英國特有的紅色:印有紅色電話亭或紅色雙層巴士的杯子、袋子、明信片、相框、鑰匙圈、模型。我在這邊買的明信片品質都很不錯。結帳的小姐是華人面孔,看我簽名後,問我從哪裡來,我從臺灣,她說他從香港來。我問她待了幾年了,她撥了撥頭髮,微笑著說已經兩年了,覺得待在倫敦很棒。這個情況下我應該要跟她約時間嗎?她有著漂亮的馬尾跟酒窩。那一秒鐘的猶豫,就讓我跟她道別,往出口走了。
旅行也是個不斷跟自己交手的過程,你的每個反應跟決定,都會影響後續故事的所有發展。
外面是一片晴朗的天空,太陽高掛,陽光照射到的地方都有些熱。我在貝克街上,福爾摩斯博物館就在下條路轉角處,我雖然不是福爾摩斯推裡迷,但前去瞅一眼並不礙事,繼續往前邁進。貝克街這邊有一個紅色雙層巴士的中繼站,大批大批的遊客在導遊帶領下上車下車,上層的遊客左顧右盼,由上往下看,享受如巴士側邊標語所說的:「盡覽倫敦城市風光」。
福爾摩斯博物館已客滿,它的設計就是福爾摩斯的家本身,地址跟小說中一模一樣,貝克街221b。在門口等待的人大排長龍,好像很多人要來委託案件一樣。我一路經過排隊的人龍,繞過入口處,鑽入了紀念品店,這可是完全被館方歡迎而不用排隊的路線。門內有個打扮合宜的警衛先生,坐在椅子上兩腿伸直交叉,一副百無聊賴的樣子在做他的工作。紀念品大方地堆滿了商品:福爾摩斯精裝本小說全套、各式手杖、各種大小的放大鏡、不同功能的菸斗(書鎮、磁鐵、裝飾)、手套、各類扁帽、法蘭呢絨斗篷、好萊塢電影版福爾摩斯相關海報等等。我不是推理迷,看著其他遊客們興致昂然地把玩這些商品,也覺得挺有趣。
跨出店門,同條街上不遠有間"London
Beatles Shop",披頭四的紀念品專賣店,我又被吸引進去。一排排由透明塑袋包著的T-shirt從地板沿著牆壁掛到天花板,占了整間店商品陳列空間的70%。牆上其他縫隙伸出了一隻隻掛勾,吊著印有披頭四專輯圖樣或歌詞字眼的鑰匙圈、手帕、馬克杯、磁鐵,一旁CD櫃上全是Beatles專輯,天花板零散吊著幾件經典造型的圍巾、外套夾克下來,好像隨時準備讓Paul跟John他們進來可以換上。店員小姐在櫃檯跟一位女人用英文聊天,兩位都是日本人,令人很直覺地想到了小野洋子。
從在蘇格蘭的羅斯林教堂,到杜莎夫人蠟像館、福爾摩斯博物館、披頭四紀念品店、或我在王十字車站所參觀的哈利波特紀念品店,店家們銷售,讓觀光客們留念、或買做禮品。這些紀念商品綜合各種意義來說,被賦予了一個重要任務:傳遞豐富的內容讓世界上其他更多人得以分享這些文化。在印度某偏遠村莊,一個小孩收到他英國留學的遠房表姐送他的英國衛兵原子筆,或許會刺激他長大之後反思印度曾經與殖民帝國的關係,進而更新他建設印度的夢想;來自日本某大城市的一個自助旅行青年,也許會不吝重資買下哈利波特某些角色的魔杖,帶回家讓他喜歡動漫的朋友們一起賞玩構成歐洲奇幻文學的素材;在美國西岸移民定居的香港中年夫婦,在披頭四紀念品店可能不像我只會注意到成堆的T-shirt,而會精心挑選著1997年的黑膠專輯,預計在朋友聚會中播放,話當年的輕狂與哀傷。
這樣的想像有無限可能性。我想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紀念品店中充斥著手機的保護殼。天知道這些保護殼,放在架上還能有幾個月,就即將毫無價值。
一路往南走,中國城的街景與氣味讓我浮起尷尬又懷念的微笑。牌坊左右上聯:倫肆遙臨英帝苑,下聯:敦誼克紹漢天威。好一個漢天威啊哈哈我笑傻了,應該很多遊客跟我一樣在期待著有舞龍舞獅迎接吧,不過沒有。現在剛過中午,我在找吃的,每家看起來都好貴,人也都好多。有間Gay Bar旁邊餐廳提供的餐點看起來很理想,但旁邊水溝與磚路的顏色實在讓我退避三舍。
去到歐洲國家,我常很用力地在讀取身邊白人的眼神。當他們看到像我這樣黃種人,心裡是在想些甚麼呢?是否絕大比例的人,第一個浮現的印象還是低廉工資、低文化水平、較差的衛生習慣、糟糕的品味?就好像我心底可能也是默默這樣刻版的看待大陸人、東南亞人?心理學家還告訴我們說,當你在心裡提醒自己不要有種族歧視的時候,就已是一種族歧視的反作用力,無形之中還是會造成歧視的環境。我所知道的是,亞洲國家的總體人數實在太大,水準的落差非常大,我們能做的就是做好我們自己,期待幫助整體向上提升。把背挺了挺,希望自己看起來優雅點,繼續張望著午餐可能的選項。
眼前出現了「日出茶太(Chatime)」1這個臺灣的手搖飲料店。呼哇喔,對此時飢餓的我有非常強的吸引力,飲料與配料(Topping)的選擇就跟臺灣任一家手搖飲料店一樣多,還有基本的冰度(Ice level)跟甜度(Sugar level)調整。打上英文,就變得跟電器說明書一樣專業。裡面已經太多客人排隊,看起來這裡的消費情境好像都是華人留學生帶英國朋友來嘗鮮。我迅速跑到附近的餐館點了湯麵來吃(我打算十天不吃米飯看看),再回來排隊。雖然剛剛有聽到店員小姐是個會講繁體中文(而非簡體中文或廣東話)的台灣人,我還是用英文點了我在台灣就會喝的東西:烏龍奶茶大杯微糖少冰加珍珠與椰果。Oolong Black tea in large with pearl and coconut jelly, less ice and
slight sugar. 啜飲一口,滿足。這樣點將近八歐元,四百塊台幣,值得。我不介意拍個像金城武一樣的廣告,以細瘦曲線的英文字體打上:I Drink Tea.
補充完能量,我繼續往目的地萊斯特廣場(Leicester Square)走,為的是買音樂劇的票。我在路上不停的滑手機上網參考購票須知與攻略,背了一些規則與注意事項(走路時口中邊念念有詞),但在最後買票的時候還是不爭氣地拿起手機查了一下。時間vs預算vs座位位置vs不同音樂劇,若沒有先把這些連動變數的優先順序排出來的話,真的是很難作決定。雖然我還未親身經歷過,但光看好壞座位的差異訂價就足以令人心生疑懼:相差四倍價錢的座位到底值不值得?Royal Circle vs Stall. 這兩種位置的名稱,似乎就暗指了我可選擇的聆賞環境會有如皇親公爵與販夫走卒地位般的懸殊。我所在的售票亭,其售票員是位印度婦人,穿著她故鄉的服飾,有雙又圓又亮的大眼睛,應已看多了這產業的世情冷暖。我就在她的協助與見證下,買好了悲慘世界明天晚上的票,座位在stall.
完結了買票的任務,忽然有股深深的疲勞襲來,我看準了萊斯特廣場一處草地,就席地而坐靠樹歇息,旁邊有一家的小孩在餵鴿子。閉眼小憩了幾分鐘,那真是我這幾天最完美的一個午睡。
起來的時候旁邊那家子已經不見了,還剩一隻鴿子盯著我醒來,看有沒有機會我會在午睡之後拿出三明治開始食用。我沒理牠,背起包包站起身來,揉揉眼睛我好奇地往前走去觀看廣場中間的雕像。是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雕像座落在這裡,他的視線剛好面向著對街的IMAX影城,而廣場周圍也大都是好萊鎢商業片電影院。
選擇不幫莎翁做甚麼投射、呼籲或抒發感想,我才剛睡飽。只想起,最近有很多演過莎劇的實力派演員2,正在好萊鎢大放異彩,而我也真的很欣賞他們的演出。
夏日的倫敦活力不減,街上看到的觀光客好像都是踮著腳步前進的。有陽光的地方大家活動力就很強。我繼續踏上了觀光客的征途,徒步走過購物大街:牛津街(Oxford Street)與攝政街(Regent Street)。
逛街之樂,與性別、財力、心情等因素有關,輔以各式不同的動機。以我當下的狀況,真會讓我掏錢買下的東西,大概是手表、背包、夾克、T-shirt這種當下就用得到的東西。考量到偏高的英國物價3以及我有限的財力,我想我依然呈現走馬看花模式的機率還是比較高。
BURBERRY |
FCUK |
APPLE |
一路上我觀賞著各服飾精品店的外觀與內部裝飾,也看著街上人潮洶湧,人人臉上掛著興奮的表情走進走出。是啊這條街好美,櫥窗裡面的東西看起來質感也都好棒。每個明星品牌似乎也都在比賽,看誰可以同時在店面設計上,融合自己獨特的風格,又跟這條街做最和諧的搭配。有的用很大的玻璃窗,從店裡面看出去把美麗街景盡納眼簾;有的內部樓中樓挑很高,中間堆著主題性的商品,從外面看也是一目了然會被吸引;也有的完全大開門戶,產生一種縷空的效果,讓顧客失去門市的界線自由出入。
我是個每在百貨公司逛街,一定會到玩具區駐足欣賞的人。因此,當我踏入玩具店Hamleys 時,就知道我找對地方了。
店門口的服務人員帶著可愛的英國衛兵熊皮帽,露出潔白的牙齒跟大家微笑,非常可愛,我相信他一系列迎賓的舉動一定有經過扎實的訓練,非常討喜。進門之後,一個室內迴力鏢從我眼前無聲無息地迅速飛回投擲者的手上,一位穿著polo衫的年輕店員毫無歉意地跟大家微笑說不好意思,接著開始說明總共有三種功能的迴力鏢可供購買,邊講又邊丟出迴力鏢,畫出漂亮的弧形,逼近每個剛進門的顧客,最後回到他手上。天花板邊有遙控直升飛機飛著,飛經過最高櫃子上的各種質感奇佳、造型各異的絨毛娃娃,「噗」一顆很大的彈簧球從地面彈起,地上很多大型但安全的玩具車,許多小朋友正瞪大眼睛不曉得先把弄哪個好,旁邊一對夫妻抱著小女嬰正在挑幼齡玩具......我的童年瞬間被召喚回到身上,無憂無慮的感覺更新了我的感官,身體變得好輕好輕!這堆滿玩具的地方就好像聖誕老人的家。
我從樓上逛到樓下,除了看到成人在幫小孩挑玩具、學齡後小孩自己在瀏覽新玩具外,很多Hamleys的工作人員是在幫小朋友帶活動的。樂高區許多小朋友被帶領著組合經典的建築造型、直升機區的工作人員展示直升機飛行的原理給小朋友看、畫筆專區裡面有魔術畫筆店員在表演如何配色搭色產生不同效果、而模型區則是在櫥窗中靜態展示精緻到不行的角色或道具,店員在一旁笑吟吟的解說。
我有感覺皇家家庭又要出現了......這次還有科基犬! |
皇室一家 in LEGO. |
進到Hamleys,真是讓我覺得賓至如歸,每個店員都隨時準備好為你服務。小朋友來這邊就像去迪士尼一樣,好像去到了全世界最快樂的地方,我只擔心爸媽不買玩具給他們,引發不必要的淚水汪汪或抓狂胡鬧。從很多店員待人接物的細節來看,甚至令人聯想到英國管家(Butler)的高級服事精神。他們以一種銷售精品的熱情,來解說玩具的使用規則與特色;以全然專注的聆聽與回應,解除顧客的疑惑;在客戶決定購買時,不忘幫助客戶檢查產品的狀況是否完善。擁有這麼多高素質服務態度的員工,像Hamleys這樣在已發展國家的服務業,其水準之高,顧客只要經歷過一次,就不會忘記。
時間才到下午三點半,我感覺這天好漫長,可能因為我都在走路,而且走馬看花模式開啟久了,會進入資訊塞滿的狀態。搭了地鐵前往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距離五點五十閉館還有兩個小時以上,心想應該綽綽有餘。原本當下另一個選項是去倫敦動物園(ZSL London Zoo),不過我後來發現,我在自然歷史博物館看到的動物也真不少 -- 只不過是大多是模型、標本、絕種動物而已。
通往自然博物館的地鐵通道 |
對我這樣的旅客來說,英國絕大部分的博物館都是免票入場,真是一大福利。這種對知識與收藏無私公開的態度,多少也應該平衡了一些當年被大英帝國殖民主義掠奪、破壞的國家的怨懟之心。至少他沒有拿別人國家的傳國之寶來營利啊是吧。在背負盛名的大英博物館,這議題的辯論應該尤其激烈。不過,在學院風極盛的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館內營造出天然的教育氣氛,其風格走向科普宣導、展示自然界之歷史的作用。看看外面排隊的學童,一看就知道是學校帶隊出來參觀的。
建築物的外觀很美,趁排隊的時候悉心欣賞。看到滴水獸(雨漏)上面有三個一組的怪獸雕像,左邊長鼻子跟右邊露獠牙的兩隻動物看著中間那隻,好像在等他表示意見,真有一種幽默在裡面。
排在我前面的一對璧人 |
自然博物館內展品陳列與動線非常順暢,一開始放在中庭的巨大腕龍化石標本,則很直接地震懾人心。位於中庭兩旁的陳列物,也都屬於比較有名的大型標本,足以令人驚呼連連。
我所存留印象較深的就是恐龍區、人類心理知覺區、哺乳類動物區、深海魚類區。這裡就像任何一間科學博物館,把你在書上看過的東西都化為實體。你不禁會想,要是小時候有人帶我來過這邊,也許求學過程會變得更順利。知識變成實物或圖象後,還能加入趣味、互動操作因子,讓很多東西都鮮明存活於腦海。大人小孩都愛恐龍,真的讓你看到專家重建的暴龍電動模型,這輩子都會記得地表上曾經有這麼龐大的陸地掠食者,齜牙裂嘴的樣子遠遠殘暴過每天早上在路邊對你吠的野狗、或是在學校霸凌你的同學。
人體模型、各種激素作用、大腦如何運作、錯覺如何產生, 這些教你認識自己的設施,其教育意義是普及到一般成人以上的,不限於學齡內的兒童、青少年。人的身體,其可觀察的部分,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雖然我們覺得我們可以控制我們的身體,但實際上我們絕大部分的知覺反應、認知判斷,都是包括大腦、神經、身體告訴我們,也控制我們的。一但認知這點,對自己的看法也會謙虛一點吧?
下面這個展示,是我在這區最喜歡的:你的記憶像甚麼?
會漏的水桶、電腦、海綿、日記、相機、迷宮?以上皆是。不過我相信有些渾噩度日的人,他的記憶是應該屬於浸在水裡的電腦、枯乾的海綿卡在相機鏡頭、日記裡畫滿了迷宮的這種組合。
來到了哺乳動物區,天啊,每個動物都體性碩大,尤其是藍鯨,那小小的眼睛與皺摺的下顎,雖然讓牠看起來沒那麼厚道,但自有莊嚴,挑高的天花板還懸吊著同樣巨大的化石標本。
鹿與牛的各式犄角也極吸引人,最大型的鹿角,其寬度超過我展開雙臂的長度。伊索寓言裡面提到,一隻鹿陶醉於牠鹿角的美麗,嫌惡於牠的腳醜陋,但為生存逃跑的時候,腳幫了牠逃脫獵人,但鹿角卻卡在樹枝間害牠被捕捉。這鹿角,是非常有力量的美麗,我現在可以體會寓言中那隻鹿的心情。
在驢子溫和的眼神下進入深海魚類區。礙於我有限的知識,我只能表達我感受到的情緒。
中間有隻驚訝的魚 |
陰險的燈籠魚,來到壓力較小的陸地因此眼睛縮小? |
可疑的魚 |
巨大的魷魚還是烏賊?擁有巨大圓鼓的雙眼與兩根較長的觸手。若能在地上行走,我們可能就會懷疑牠擁有高智慧 |
活化石腔棘魚,以前漢聲出版社的小百科以世界奇聞的語氣報導這個生物,讓記憶存留在我心中二十年 |
可能是我把人類感情投射進去的關係,但這些海洋動物看起來真是深具靈性。科幻小說常宣稱一類事實,就是我們了解海洋還沒有比我們了解宇宙來得多,不論真假,可以確定的是,我們從海洋中挖掘到的驚人事實並不比我們從宇宙得來的少。至少這些深海動物,他們所生存到的世界與我們相比,真有如地球上另一個空間,而且可觀察的範圍占地表超過70%,比陸地動物還多。
在我坐下來享用伯爵奶茶、布朗尼與洋芋片的時候,通道上方懸掛一隻海龜,就好像朝著我在飛一樣。我們從動物得到的想像與撫慰是無限的,這句話早已老調重彈,但當初第一位會聯想到海龜好像在飛的人,他的興奮到現在我都還能夠體會。
擦擦嘴,貴歸貴,這洋芋片真好吃 |
巨大的年輪 |
細細描繪植物形貌的畫一幅幅裝飾著天花板 |
CAFE區的圓柱圓拱 |
離館時回首一望。在這裡,自然界的歷史一幕幕呈現在面前。雖然人類普遍自認為物種演化的高峰,但實質上,許多其他未知的物種或生態系,可能都還以我們不曾了解的方式,在世界各角落存活。英國人真的很注重這樣的百科式的展演與教導,試圖系統化地,以人類為本位,架構對這個世界的了解。我看到了這樣傳承久遠的累積。
走在Cromwell路上,回想第一個來倫敦的清晨,我也是這麼走過這條街。
路上看到的,紀念二次大戰受難者的一個非常小的圓型空地 |
可惜了沒去參觀的Albert and Victoria Hall |
忽然想起了從前,某天下午時分,公司的女同事們喘口氣休息,離開辦公桌起身走動、聚在一起聊著天,各自分享自己假日到了哪裡爬山賞花,前陣子去了哪個國家走跳等等話題。我打旁邊經過、露出靦腆笑容,某J小姐就問說,為什麼好像很少看男生出去玩?男生好像比較喜歡待在家?好像比較不會規劃出遊行程或是旅行?我當下被問著了,很想反駁,但腦袋裡所浮現包括自己在內的男生朋友,好像真的不像這些女同事們這麼擁抱世界,樂於在週末整理行囊、穿上運動鞋、撐著陽傘,隨時準備展開新旅程。
有部好萊塢喜劇片「40處男(The 40-Year-Old Virgin)」,我很喜歡裡面男主角好友們的互動與他們所共同展現的生活,那很寫實。大部分男生真的就是喜歡聚在一起做一些無腦的事情,寧願說一些沒有甚麼意義的話,然後喝啤酒、聊天、吃飯。打電動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活動。
電影《40處男》,兄弟們打電動一幕 (網路資料) |
<請參照第七天(下)>
[1] 日出茶太UK網站:http://www.chatimeuk.com/
[2] 參考網站 KOSZINE "<特輯>我所關注的新生代英倫男星" 系列
[3] 見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維基百科。或2005年的研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