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大不列顛遊記 The UK Travel - 第八天(I)

        6/2 - 大英博物館‧音樂劇:悲慘世界‧M&M旗艦店‧中國樓

        昨晚回房間的時候,兩個室友已經都睡了,早上我又是最早起床的。離開枕頭坐起來,從上鋪朝下看,戴著充滿倦容的臉,想想自己居然還保留著身為上班族的作息,不知該不該感到驕傲。躡手躡腳漱洗完、背包背上、著裝完成,默默出門。

Hostel所販售的陽春自助早餐內容




        我所住的The Generator,是一間奇妙有趣的hostel,住愈久我愈對這地方興味盎然,我想我最後再用一個篇幅完整介紹它。吃完早餐後,今天又是全新探索的一天!


The GeneratorLondon交誼廳,早上十點鐘


        地圖上看來我只要走1.1公里就會到我今天早上的目的地,大英博物館。途中會經過不少公園、書店、小學院、飯店,很明顯這裡是文教區。


去大英博物館的路上我經過不少書店,這是其中定位鮮明的一間



        最後到了一個街區,人行道往內有鐵柵欄,靠路邊居然有餐車小販在賣熱狗飲料,我知道我一定沒走錯,來到大英博物館的區域了。接近門口的地方,有個海報大小的錶框告示,編排清晰,原來是遊客守則,洋灑十八點,最後有館長的簽名。我也沒有細看,但簡潔的風格已令人產生深刻的印象。

大英博物館旅客守則



        正門並不像自然歷史博物館那麼美輪美奐,使用類似希臘帕德嫩神殿的簡單均衡的風格,這並不是一個太氣派的入口1


        一進入到室內,氣氛就變了,不知為何呼吸有些急促了起來,週圍稍微喧鬧的人聲突然變得有些低沉,如蜜蜂般嗡嗡叫。我繞過大英博物館放置在通道正中間,鼓勵大家捐款至少五歐元的玻璃大圓缸,繼續往前方白色明亮的中庭走。眼睛餘光帶動我往左一看,那景象令我屏息......一道通往二樓的階梯,左右各擺石獅雕塑,階梯底正中間擺立一座向前攤出右手的白色女性雕像,頭上頂著圓盤,左右再各有兩個石罐......

 


        我不曉得為何這幅景象觸動我心中一個非常奇怪的感動機制,使我站立凝望這景象至少有三分鐘之久。非常可能只是因為上面天窗打光在那女石像身上,這明亮的對比讓整個情境很神聖。但整個環境的意象是讓我駐足不前的主要原因:通往天堂的階梯......暗處守衛通道的獅子......綜合東方菩薩的表情手勢與西方女神的肢體穿著......頭上的圓盤我不會解釋但看起來很合理......兩旁的石罐盛滿生命與智慧的豐盛......

        我的遊記基本上就是一個腦子容易想太多的人的喃喃自語,但你不得不承認我從我看到的畫面中得到很大的美感享受。當你在旅行的時候你活在當下,每刻都新奇都陌生,心與腦是合一的。讓理性使用知識來解釋分析我所感受到的美好,讓感性觸發情緒來回應增強我所體會到萬象運作的奇妙。

        默默念著,原本預計逛三個小時到吃完午餐,這下恐怕來不及了。光是一個樓梯間擺設就絆住了我三分鐘。

        博物館中庭是個挑高、開闊、白色、明亮的空間,天花板由玻璃拼湊成羅網狀,令人目不暇給1。一圓柱型建築座落正中,兩邊有階梯圍著圓柱,供人往上走。內圓外方,中庭四面牆底下各有好幾道門,每個門都通往不同的展覽區。我有如進入了電影《阿凡達》裡納美族的神樹之中,處在巨大的樹洞裡面,發著異光的各種通道供我選擇前去探索。

        親愛的讀者,請原諒我不用很有邏輯、很有系統的方式參觀大英博物館。生命有太多驚奇,我雖努力依著博物館的建議順序逛遍每一個玻璃櫥窗、每個展示巨大文物的看台,但一定還是有所遺漏,而且會無意識的跳脫於物件之間。

        比如說,當我在醒目的紀念品販賣處看到這個巨大「路易斯西洋棋2」騎士的放大複製品,我忍不住想像古早之人拿著它,直進斜走;旁邊的皇后一手撫臉、瞪大眼睛、手執獸角的樣子,更是教我莞爾不禁。
 








        大英博物館不但免費入場,更開放無閃光燈的拍照,這真是觀光客的天堂。我參考了網誌文章「倫敦超不完全攻略手冊() 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館」,文章作者做了世界三大博物館的PK比較:
建立時間: 大英(1753) > 羅浮宮(1793) > 大都會(1870)
收藏展品數量: 大英(七百萬件) > 大都會(兩百萬件) > 羅浮宮(三十八萬件)
展覽空間面積: 大都會(2,000,000 sq ft) > 羅浮宮(652,000 sq ft) > 大英(588,000 sq ft)
參觀人數: 羅浮宮(8.5 million) > 大英(7 million) > 大都會(5.2 million)
收費: 大英(免費) > 大都會(自由捐獻) > 羅浮宮(9歐元, 18歲以下或26歲以下的歐盟公民免費)

大英博物館的七百萬件真是太威猛。讀者也可參考維基百科條目"世界參觀人數最多的藝術博物館列表"。




接下來,就是我的探訪文物之旅了。這就跟環遊世界一樣。
由於這兩天我一直掙扎是否該去倫敦動物園,因為我真的很喜歡看動物。後來證明我在大英博物館也看到了大量的動物,所以如果看到動物,基本上我就會拍下來。

 





        看到兩河流域巨大的石雕、格局大到不行的門或柱子,都會覺得古人做事,實在很誇張。大不列顛帝國更誇張,居然還能千里迢迢的把這些石柱、石雕帶回來。
 





        就算是斷垣殘壁的一部分,獅頭毀了也沒關係,我仍從這大型貓科動物的臥姿領受到一種美。我看到古代的雕塑家,在獅子籠外專注地觀察動物的一舉一動。當然他不會給那隻獅子頭往右邊偏一點之類的建議,但他一定常揣摩他食肉的模特兒兩爪交疊、尾巴蜷曲的姿態。
 



        進入亞述文明的浮雕石版迴廊,裡面剛好有一團日本叔伯阿姨團,正聚精會神聽著導遊講解中,不時發出語調往上的「嘿→↑」,或往下的「喔→↓」,可惜我聽不懂日文。









        這空間容許觀光客靠近石板的距離近到讓我嚇一跳......不用伸直手臂就可以摸到石板。把臉靠很近的話,很自然會想到,當初打造這石版的工匠一定也拿著工具、臉離他的作品這麼近過。精細的雕工嘆為觀止,獅子鬃毛與爪子、國王的手指與鐲環,清晰可辨。看到第一張石板,士兵抵住公獅的咽喉讓國王補刀,實在覺得很過分哈哈哈。最後公獅母獅都被打敗了,嚴重的穿刺傷與僵直的身體觸目驚心,但獅子的銳爪還是透露出牠的危險性,這真是一幅精彩的捕獵描寫。





        迴廊出口處再看到這個有翼的人面公牛,人的高度只能到牠的肚腹而已,他一舉蹄就可將人踩踏在下。這雕像雖然沒有坦克車或自走砲的功能,但威嚇功能是無庸置疑的。

 




         















        有著女子容貌、挺立雙峰、但卻是有翼獅身,直叫人分不清是神是獸。挺立的效果卓著,不受地心引力影響,肯定是做的。裡面放了石頭。
 





        我拍照的技術實在太爛,但有一部分也是因為實在太多人圍繞在這個鎮館之寶前面了。這是羅塞塔石碑3,因為同時書寫了希臘文與埃及象形文字,成為協助破譯埃及文字的關鍵。任何時刻這個文物旁邊都圍繞著一大群人,學生或是旅遊團,猛拍照,趴在玻璃上看說明告示然後哈氣在玻璃上,那塊玻璃一定常感冒。。後來我很聰明地在另一個展示空間看到一個複製品,乏人問津,拍了幾張照。







        羅塞塔石碑不論是質地、背景故事、重要性,真的都好吸引人,紀念品販賣部的主任一定也知之甚詳,所以已經推出了以下幾種產品:iphone殼、ipad殼、巧克力、橡皮擦、抱枕套、紓壓揉捏團塊(形狀如羅塞塔石碑)、與Swatch聯名出羅塞塔石碑手表(黑與白色兩款)、書鎮(大中小三種樣式)、雨傘......。打到這裡,我還是覺得我遺漏了一些,想到再來補充。




        我在一個展覽廳隨便一逛,文物的細節俯拾皆是,門口前方放置的這個類似噴泉的基座,型如三腳酒爵杯,雕飾無比豐富。一隻腳上一老兒雙手插腰,人魚線畢露。神氣非凡,真想揍他。



        中庭的四周角落放置了一座巨大石獅雕像、佈置一個繪畫埃及木乃伊的區域、還有這根美洲的圖騰。我看到類似這樣的文物,從胃開始會有一股熱流,向上衝到胸肺,讓我吐出一口氣,慢慢全身發熱,一股原始力量的熱情被激發。看著圖騰接二連三蹲坐著疊上去的人物,真是非常可愛。




        我超愛這大英博物館的絨毛玩具熊,物超所值,而且我真的好愛大英博物館。從這大絨毛熊的肚子裡把小絨毛熊拿出來,我感到我對大英博物館的愛,生生不息。






        復活節島雕像「荷瓦」4,相信有機會榮登世界知名度最高的雕像前三名。我家就有個以它的頭像為模型的陶瓷筆筒:深邃眼窩、短額大鼻、表達強烈不滿情緒的噘嘴雙唇。現場看到這玄武岩的質感,更讓我想要擁有一個可以單手握住的荷瓦公仔,應該會令人愛不釋手。





        中庭的路線指示佈告。在一樓經典必看的六項物品,分別是羅塞塔石碑、人面公牛像、希臘馬頭雕像、復活節島雕像「荷瓦」、阿茲提克帝國雙頭蛇雕像5、度母菩薩像6





        敦煌壁畫與菩薩、羅漢、彌勒像。這些文物被置放在亞洲文化長廊的底端,氣勢非凡。



 


        這兩列陶俑我一看就知道是唐三彩,這個對中國人說真是太熟悉了。隊伍最前面是一對氣燄高漲的人面鎮墓獸,再來進場是三七步插腰的守衛,第三對是一對文官,據說是幫陪葬高官處理文件的,真的設想很周到。再來是一對高壯駿馬、跟一對不知在昂首嚎叫甚麼的大夏雙峰駱駝。根據大英博物館長的說法,這兩隻牲口的在當時的價值與功能,駿馬就有如當今的法拉利,駱駝則如高級載貨大卡。當年的牲口商,可能就會請尚克勞范達美在駱駝上表演一字馬劈腿吧。


        但最讓我著迷的並不是這兩列縱隊。唐墓葬陶俑7是這系列文物的名稱,這些都是一個唐朝高官的陪葬物,後面兩個判官,是我最喜歡的部分,極具特色:






        白淨臉女士手執善簿,她負責記錄亡者生前所做的好事;跟關公臉色剛好互補的黃鬚男子手執惡簿......一大捆啊真是辛苦他了。而且白臉女士的臉色也太難看了,在哀傷甚麼呢,不要因為工作比較輕鬆就裝壓力大啊......





        明朝的鳳冠......我稍稍碰一下玻璃櫃,裡面有幾個懸掛著的金飾就在快速急促顫抖著,顯示其極精密、迅速反應的美。但是這種震動在皇宮內院是否會被視為躁動?可以想像如果穿戴在頭上,微微搖來晃去的動作就會一直讓金飾抖動,很可能會被視為不太得體的事情。這鳳冠也太整人了!


漫畫《幽遊白書》角色飛影的靈感來源?額心、手腳掌心都有眼睛,配帶兩隻青蛇。
大鵬金翅鳥

貝殼、銅、石頭製的號角,上有雕龍。在西藏使用。

印度教的最大神濕婆(Shiva),這個造型的他還滿經典的。他有個綽號叫「舞王」


野豬







        韓國的建築被邀請到在大英博物館展覽建設......韓國?認真的嗎?好吧,我真是孤陋寡聞。後來我閱讀資料解說,大英博物館館方好像有一種說法,說古代中國人會發明新的東西,韓國人會模仿,日本人會學習起來加入品味發揚光大......。這個發展的順序,到現代,好像有點重新洗牌了








        中國瓷器之美,我感到驕傲。那白藍相間的配色,女孩們穿在身上也很美,做成拖鞋也耐看。瓷器那光潤圓滑的質感,如玉石的綜合體,又比陶器堅固,實用性也高。我覺得,大英博物館的打光真是美,櫥窗裡的那些餐具或花具,看了都想回台灣去菜市場挑幾件瓷碗帶回家用。




        "當代日本瓷器"的櫥窗空空如也,哈哈哈啊~這就是英式幽默嗎?拍完照後看告示才知道,只是被拿去別的地方展覽了。



        在二樓經典必看的五項物品,分別是路易斯西洋棋、奧克薩斯黃金戰車模型、木乃伊、屋大維頭像、日本武士鎧甲。






        誠如一位部落客所說,埃及文物區有如木乃伊大賣場,甚麼造型與size都有。櫥窗上都會貼出詳細說明告示,交待館方研究這副木乃伊棺木得到的資訊,非常有趣。





        從這一對木乃伊經過的時候,總覺得那個留絡腮鬍的棺木人像很可疑,除了因為他膚色太白以外,更因為他的眼神。中國俗語說蓋棺論定,對木乃伊來說應該更是如此,不管這木乃伊棺木的主人,生前比之棺木所繪人像的相似度是很高還是根本就差很多,大家只會注意到這絡腮鬍子表情有些娘。


木乃伊,看起來就如同一個被包裹完好的貨物。




        我從小很喜歡這個內臟陶罐的設計。全世界的人去星巴克買了無數個Grande咖啡杯,差不多也是這個大小,但是這內臟陶罐有酷炫造型的杯蓋。若我要被做成木乃伊,想像我的內臟要被取出、特製後放入這罐子,交由四位神祇分別保管......,希望罐子的密合度夠高。


埃及人的夾腳拖與枕頭

內臟Grande四杯



        不曉得這是真的骷髏還是複製品?應該很少人會覺得骷髏頭是美的東西,不過把頭晃一晃,我就知道我自己的頭骨還好好的在裡面。現代科技對這些木乃伊的頭骨做了非常細緻的鑑定跟檢察,尤其是牙齒的部分。以前的人不知道會不會使用牙線或是保護琺瑯質的牙膏。







 



        我在埃及文物館的時候,除了木乃伊以外,其他墓葬的週邊也都非常值得一看。雖然我一點都看不懂文字的內容,可是自己看圖說故事也是非常有趣的事情。以沒有著色的那幅文字圖畫舉例:最上面好像是神明的研討會,開了兩班,最前面有一個講師正在授課;左邊第一格如漫畫一樣,似乎正描述兩個埃及人打開了SPA的淋浴蓮蓬頭準備讓主人做桑拿;第二格把蓮蓬頭關起來了,一群被比擬為動物的奴才,正在幫主人翁更衣或拍馬屁;第三格主人翁的眼睛變得只剩一個點,可能他的顧問正在簡報一些很虛很玄的東西,畫面中的三個人都很迷惑;最右邊是主人翁可能考察回國了,開始跟帶著高帽的法老王講述他的心得,法老看著觀眾,他好像也沒在聽。



河馬

牛、羊

兔子




        千年前的貓,跟現在看起來也沒甚麼差別,應該是只差在製作工匠的功力。
後面那兩隻貓,一隻像狗熊或是熊貓人,右邊那隻看起來對飼料很不滿意,也就這樣流傳了千年。

 


        這具木乃伊還保持著人型,一個生命體的殘骸在其中長眠的意象極其鮮明。我隔著玻璃凝視著他,那躺臥的姿態栩栩如生,隨時他都很有可能掙扎起來,嘗試把身上綑綁的繃帶拆下來,逃回尼羅河滋養的那個肥沃土地,我已隨時準備好幫他一把。



        貼近到他的臉旁邊,這張照片恰如其分的表現我可以靠近的距離。我沒有受過醫學院的大體解剖課程,但是否就是這種情景?我的心臟大力的噗通噗通跳,我的耳膜隨之鼓動,我屏息凝視著他,但這位仁兄毫無動靜。有天我的狀態也會跟你一樣啊大哥,那邊的世界還好嗎?有本心靈書籍寫道,死亡就像是青春期,只是更劇烈些罷了。我在青春期的時候晚上都睡不著啊,很想用24小時的時間出去玩,死了之後也是這樣嗎?活著的人們到底有沒有資格討論死亡?死亡做為一個概念,在在鼓勵我們努力追尋生命的意義。這位大哥的木乃伊遺骨所演示的死亡意涵,實在非常到位。

演出時間已超過兩千年,劇名:死亡




[1] 我對大英博物館內部與外部的設計並沒有特別拍攝,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這個連結
[2] 我在大英博物館與BBC共同出版的圖書《看得到的世界史(上下冊)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 進一步得到了很多文物的資訊,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本書,或是到出版單位為本書架設的說明網站。路易斯西洋棋
[3] [2]羅塞塔石碑
[5] [2]雙頭蛇雕像
[6] [2]度母菩薩像
[7] [2]唐墓葬陶俑





<接 第八天(II)>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