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大不列顛遊記 The UK Travel - 第十天

        6/4 -        劍橋大學‧泰晤士河遊河

        我那間寢室共住四個人,一個是左邊上鋪的帥氣台灣男生,每天早出晚歸,晚上會打呼又磨牙,這就是我;左邊下鋪的澳洲男生比我小幾歲,我幾乎回到寢室都會看到他,不是在睡覺就是掛著耳機在使用他的Mac;右邊上鋪第二天搬來個紐約來的老頭子,長得很像柏林愛樂的指揮賽門拉圖爵士再老15歲。老頭子很健談,說他要去挪威找朋友,就順便來歐洲之旅,英國是第一站。我很驚訝他會住進這個大多是青年人的hostel,但他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要省錢。他的話題也大多圍繞在倫敦的交通費用很高、怎麼樣使用比較節省、之前他在美國維吉尼亞州搭鐵路是如何成功地發現鐵路公司的訂價漏洞並且讓他便宜了一倍以上價格......。後來大家都不太愛找他說話了。

賽門拉圖爵士



        右邊下鋪是個法國小男生,可能剛滿20歲,對我很友善,我在某次跟他單獨談話時,他說他是來英國找工作的,因為他覺得英國的人比較有開放心態(open minded),我奇道,法國人難道心態不開放嗎?我覺得我在巴黎街道跟在倫敦街道感受到的熱情、當地人看待外國人的眼神,似乎還是法國人在開放心胸這個項目中略勝一籌。他表示,我應該都是以觀光客身分出現,若是在社會體制之中,他覺得法國人更為心胸狹隘,英國人則比較寬大。看著他俊美的面孔,在我心目中,法國人就像土司麵包一樣,柔軟潔白優雅,英國人就像司康Scone一樣,硬又吸水又難消化。





        話鋒一轉,我們互相自我介紹,我說我的姓""很多西方人都念不出來,所以我都叫大家叫我U,不過他說法文有這個音,一念就念出來了!是非常標準的二聲余!標準得讓我讚美驚呼出聲!這種交換文化特色的趣味實在非常難得,不過反倒是他的名字我完全念不好,真對他感到歉疚啊!

        今天早上當我背起背包,宣布我要去劍橋大學的時候,澳洲男孩目不轉睛盯著他的Mac跟我說"Have Fun, man!",法國男孩跟我說"Good day, 應該可以早點回來, 可能會下雨",美國拉圖則是看著我,停了一下,然後轉頭繼續試著跟澳洲男孩發表他覺得英國人不應該繼續使用英鎊的言論。

        參觀劍橋大學,是個不會讓我的室友們感到興奮的行程,這我明白了。但對全世界的華人來說,我們有個共同的回憶:曾經有個詩人,在劍橋留下了華美的詞句。他創新的文體,勾畫出一個悠然清新的氣象,結合了我們對崇高學術殿堂的幻想,使我們對劍橋有所嚮往。此行代表我前往拜訪詩人歌頌之地,其朝聖之意味,不亞於參觀張繼的寒山寺。


        我對搭火車已不陌生,一個小時以內的車程來說也是一個剛好的交通時間,可以看看書、記帳、寫明信片。到劍橋出了車站,雖然在地圖上看起來也是只有幾公里,但我已經走路走累了,於是搭公車進劍橋,花了五塊英鎊約80塊台幣,大概開了四五站就到。

        我下車的地方是個大型Mall的入口,週邊的房子都不高,街道上陳列著許多銀行與郵局,這完全就是個大學城的風貌。我看著路邊的地圖正在研究的時候,一個戴著手套、手上拿把雨傘,鬍子修剪得很乾淨、走路帶著獨特韻律的一位紳士出現在我左邊。他的舉止透露著友善與禮貌,他的帽子線條柔和,非常好看。今天稍晚我在閱讀劍橋的旅遊資訊的時候,才發現那帽子是他們的制服之一,他們是「劍橋市大使」。








        他親切地問我有沒有在找路,需不需要他的幫忙。在指引我方向之後,最後遞給我一個名片大小的折疊地圖,離去前抱以優雅的微笑。我感到被高度尊重並且得到令人愉快的服務。回台灣後搜尋他們的資訊,知道那問候我的人原來叫做Paolo.  


(網路資源)



        劍橋雖然說沒有非常大,但如果要像我這樣預計全程無規劃用走的瀏覽一圈,應該還是會走到累死。旅客中心提供了很多參考路線,也有專人解說服務的tour service。我決定還是照我自己的步調走。
 


在路邊的商品店中,見識諾丁罕小熊至少以四種不同的造型出現在世人面前



        今天天氣並不是太好,應該不會下雨但是看不到太陽。有幾個高壯的男女,前前後後在慢跑,從我身邊經過。果然沒有地陪不太行,因為每條路看起來都很像而且應該一走下去就會走很遠。腳踏車對在這邊念書的留學生應該是必備,一直用走的應該會抓狂。

 


忘記這是甚麼學院,我一直經過他的門口。院徽是兩隻獵豹在扶持著



        同樣忘記名稱,這院徽則是兩枝有金紋的羊在扶持。我實在很愛看徽章,有各自的符號與象徵物。

        午餐前我幾乎在同一塊區域裡繞來繞去,但是也對這邊的環境越來愈熟悉。就在我經過第一座橋的時候,第二個搭訕我的男人出現了:金卷髮、深藍學院風毛衣搭黑褲皮鞋、挽起衣袖,露出熱切的眼神,問我要不要搭船遊康河。






        我拒絕他了,我說我比較想用走的。其實更深層的原因,應該是因為我在當下沒有心情跟一個男生在小船上獨處40分鐘聽他介紹風景......看他的表情我也覺得他沒有很認真在招徠我這個客人。如果我是東方女孩就好了,那個化學作用會美麗得多。路上很多年輕人在招徠生意,這些都是大學生。這幾天我都有在看報紙,昨天氣象新聞的標題還寫,雖然天氣不好,但是遊客還是會想坐船,學生們不畏風雨在賺錢。看著鴨子划水,我覺得鴨子好快樂啊!

        沿著河邊走,走到學校外圍,剛好可以看看學校附近的住宿環境如何。一種簡單的美,適合沉思的街景。
 







       
河水一直在我不遠處,走著走著又跨過橋,就進到了一個公園,一對老年、中年父子慢跑與我擦身而過。這公園的步道真是美。

步道兩旁的樹很會遮蔭,在樹葉垂枝之間看草地,很撫慰人心。





優氧化的小渠道?如果不知情還以為這是一塊青綠步道




        校園左近的步道都又直又長,我慢慢走,非常安靜。讀Steve Jobs自己邀稿的《賈伯斯傳》,作者提到Steve Jobs很愛找人散步,從此我也經常效法這個做法。用自己走路的步伐,控制週遭景物變化的速度,思維也變得清晰。身體變成一座極小的島,半球型突出海面,五坪大,只有一顆椰子樹的那種,心靈坐在島上白色沙灘上,看著心智之海裡飄過那一些人生故事片段,載浮載沉,遇到喜歡的就撈起來檢視一下。在這幾段路上,我思考了我的旅行、想到我家人之間的相處模式、想到之前公司有幾個對我很不錯的同事,不曉得他們是否都好?想到之前的女朋友,很後悔沒有再對她好一點......。把這些思緒灑在這些路上,釋放那感覺,不回頭去撿,心情很寬慰。

塔頂很尖的教堂


        經過教堂,轉個彎,走到了學校比較制式的宿舍區,房子長得都一模一樣,有地下室,屋頂有煙囪,屋前欄杆幾乎都有腳踏車。透過玻璃,還可以稍稍瞥進房子裡面。





走進樂器店,各式樂器都很齊全,有許多披頭四的相關樂譜。差點買了一隻Cornet



       路導引我從一條商店街回到學校學院內,此時我已經看不到河了,前面是三一學院1。名號這麼響亮這麼厲害的地方,二話不說就付了票錢,進去參觀一番。




        美麗的中庭,有著修剪得極為精緻、不能踐踏躺臥的草坪。大部分的建築物門口上鎖,禁止進入,或直接有個西裝革履的專員紳士,人就站在通往教室的細石子路上,活體告示禁止遊客進入。不過,一邊廂的教堂倒是可以進去參觀,前廳的玻璃木櫃裡面有傑出校友們的名字,還有牛頓、培根等人的全身玉石雕像。教堂內廳裡有人在拉小提琴,迴音不小。沒多久有個穿著像徐志摩那個年代的大陸人走進來,跟他的同伴們介紹教堂的歷史,我悄悄的走出去。


再怎麼樣就是要逛書店。滿好逛的。


        走著走著來到了國王學院2,先從對面的Great St Mary's Church3,大聖瑪利亞教堂逛起。這裡有廁所的地方不多,教堂的人還請我到對面跟餐廳借廁所,餐廳女服務生也很友善的指引我餐廳廁所的方向。




大聖瑪利亞教堂,長座椅末端的雕刻

        教堂內部裝飾樸素,沒有觀察到特異之處。一旁有個上到頂樓的螺旋樓梯,記得要進入好像索價十英鎊左右。到頂樓可以登高望遠,景致是不錯,但是爬樓梯實在好累。




        經過了敲鐘的房間,我還以為是給爬不上去但又心疼十英鎊的觀光客上吊的地方。





        可以看到對面的國王學院、我剛剛上廁所的餐廳、遠方的森林、雲海,別處的教堂。這裡沒有比教堂高的建築物,沒有高樓大廈。
       
        下樓到國王學院的門口拍張照,細部的雕琢讓你覺得,建造此門的石匠把石頭當蛋糕在處理。各位讀者一定要把圖放大來看。





        我已決心走路回火車站。在商店買好水與食物,認清方向後出發。離開路邊還是有很多值得一看的風景,比如說這個吃時間的蝗蟲,The Corpus Clock4,非常有意思。





或著是民宅窗戶旁邊的人臉與怪獸雕刻




    我一開始雖然不太能接受建築物上面有人臉雕刻,後來推想到台灣廟宇附近,也有很多神鬼與人的面孔浮雕,就覺得好像也沒那麼古怪,比較能夠接受。不過我最在意的點,應該是因為有的面孔情緒很負面,眼白露太多了吧。


眼袋很重、濃厚鬢角、心已死的老兄


        回車站的路上我很幸運經過了一個大草坪,看到腳踏車停得亂七八糟突然覺得自己年輕了起來。





        沒錯沒錯,又是個延伸到遠方的道路,我愛死了。這大草皮有兩條路,成一對角線交叉,這路用走的是還滿長的。草皮上沒有人在躺臥休息,大多在移動中。有一片草地很明顯被淺淺灑了白石灰,一群中國人在踢足球,風把他們喊叫的聲音吹到我耳朵裡。




 



       遠方一對情侶在我踏入草皮的時候相見,然後在我走完草皮之前,都維持著擁抱的姿勢。真想知道他們之間發生了甚麼事情:(a) 告白成功兩個人今天在一起 (b) 其中一個要畢業了,但是他今天告訴對方想彼此廝守終身 (c) 其中一個找到工作了 (d) 單純在約會。下一張照片他們兩個還在裡面,我已出了草皮,他們改成環抱模式。
 


喔Tour de France......in Cambridge!!

快到火車站,經過一個看起來沒有人住的住宅


        我有先上網查了火車的班次,回倫敦的火車不少,所以很悠哉的到了火車站再買票。買了很便宜的草莓加奶油來吃。








        旁邊的候車旅客,法令紋夠深,有點像克里夫歐文5。舒服的火車旅途,我睡得香甜。

        回到倫敦已過五點半,天光還亮,何不去遊河?Go~





        在國會大廈旁購票上船,我奔在排隊坡道跳上船的動作真是俏皮,抬頭與對岸的倫敦眼打招呼。船上沒有多少遊客,船長拿著麥克風不斷宣布這是今天最後一段航班,不會再開回國會大廈,請大家注意。


        趴在船邊欄杆往水裡看,河面表層反照著淺藍色的天空,淺波以固定頻率拍打船身,打出一絲絲白色水沫。定睛深處,河水水體愈往底處愈漸烏黑,難以透視,產生一種厚實廣闊的質感,微微承載著這艘遊船搖盪。
 







        太陽從雲間遮蔽處散出光輝,白雲絨絨在河面清晰地被映照出來,河道上一片直通遠方的平面散射著太陽光暉。沿途經過的地標、建築物、橋梁對我來說,顯得不是那麼必要......是雲朵、陽光、河水三者的光彩,互相沾染交疊,成就這趟遊船的詩意。








        船在倫敦塔靠岸,連我在內不到十位的遊客,零零散散下船,渡口更是一個人都沒有。北緯地區夏季晚上七點半的天空,有著跟亞熱帶國家早上七點半一樣的天色。我走往地鐵途中剛好遇到幾個穿著西裝的上班族下班,實在很羨慕他們這樣回家後,好像還有一整天的時間可以用。





       明天這個時候,我應該已在機場準備回家。想想不久之前,我也是以上班族的身分,游移在天地之間。每時每刻都有一個目標,於一個目的地完成任務後旋即趕往下個目的地,為自己賺取金錢與經驗的同時,也是為公司、社會所役使。

        脫離體制內生活的規律後,我現在正背著背包,以逃避士兵教召和為了參加好友婚禮的理由,旅遊到西方國家,以稍稍欣羨的眼光,偷看著別人在體制內的生活。

        這趟旅行我在尋找什麼?我找到了嗎?旅行讓我體會到活在當下的美好,讓我感動於世界上精彩的人文積累與自然風景......,但我不可能旅行一輩子,沒有收入、沒有身分地位的焦慮會在我心頭縈繞不休。以我的個性來說,穩定規律的工作生活還是最吸引我,但我從來就沒想清楚,要以什麼樣的方式過這一生。要想得多清楚?最理想的狀況,就是我完全不需要想,意外地馬上在我今天漫步於倫敦塔旁邊渡口的路上,遇到一個世界一流企業的總裁,交談之下突然對我大為欣賞,承諾支持我未來所有的修練與創造,那我暫時就不需要為這件事情操煩了。若我生為女兒身,嫁入豪門就是這種幻想的變形。





        在現代社會,我們有個流行的寓言故事:一個漁夫在海邊曬太陽,被經過的富人取笑,說漁夫不知上進、不懂得去想辦法多賺點錢;但富人反而被漁夫反唇相譏,所謂富有的最終目標,也不過就是在海邊曬太陽。這故事固然是在勸勉人們不要以金錢為人生努力的唯一最終目的,但從人生實際面來看,在海邊曬太陽當然非常好,但富裕也絕非壞事。銀行存款豐富的人,與繳納貸款度日的人,他們在同塊沙灘上曬太陽的心情的基準點,是絕對不同的。我也認識許多了不起的朋友與長官先輩們,他們在精神與物質上的富有,足以同時並進,毫不衝突。

        現在的我會感到焦急,因為在這將近三十的年紀,每分每秒發生的事情,好像都可以是人生的轉捩點......,我必須放大檢視自己現在所做的每個決定。我並沒有賦予這趟旅行太多期待,所以沒有刻意在尋找什麼。旅行只是人生時時刻刻積累的一小段,人生不會因此而停頓或產生層次的跳躍。我能夠在異地這麼清晰地思考我職涯的問題、人生目標追尋的問題,只是因為身處異國空間,得以摒棄我所熟悉的人事景物,使我容易在框架外思考。不過今天,我可能還是想不完。

        看到有隻海鳥在天上飛,小得像一架紙飛機。關注著己身的發展與人生課題,就像漂泊的飛鳥,孤絕地,覓地落腳。





        晚上在那家必經的中國樓餐館,吃了一碗榨菜肉絲麵。






[1] 維基百科:劍橋大學三一學院
[2] 維基百科:劍橋大學國王學院
[3] 維基百科:大聖瑪利亞教堂
[4] 維基百科:聖體鐘參考介紹網址
[5] 維基百科:克萊夫·歐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